时间过得飞快,又来到“金九银十”的招聘旺季。然而在前半年,国外许多公司却悄然裁员,不少在职人员不由得开始担心这股裁员潮是否会卷到自己身上。就业市场上一度出现“冰火两重天”的现象,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2025年,AI大火之后,本应掀起一股招聘热潮,国外却暗暗掀起一股裁员潮,拥有AI技能的人才能“幸免于难”,而非技术人员则是“在劫难逃”。仅仅半年不到的时间,全球科技行业已超过62000名员工被裁撤,今年全球科技行业在AI浪潮的席卷之下,掀起一场漫长而持续的裁员潮。从欧美到中东、印度等主要区域,从硅谷的巨头到新兴的独角兽,从传统软件公司到新兴AI企业,多达284家公司,数万名从业者不得不面临职业生涯的转折。在软件与互联网巨头企业中,多个知名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裁员,但多针对非AI岗位或低效率岗位进行撤裁。微软:身为AI领域的领军者,一边推进其AI战略,另一边也在优化人员结构,前后共计裁员一万余名。主要调整中层管理和非编码岗位,提升研发效率。大量被裁岗位集中在非AI核心业务,如HoloLens、Mixed Reality等,以此保证AI业务能够顺利进行。谷歌:谷歌同样在AI领域投入巨大,同时也不忘优化人员配置。前有销售和合作伙伴职位的员工被裁,后有负责开发Android操作系统、Chrome浏览器和Pixel手机的数百名员工,共计裁员数百名。未来,谷歌持续将资源集中于Gemini等AI大模型项目,这便是此次谷歌大面积裁员的目的。Meta:继2024年进行大幅裁员后,今年仍在继续削减岗位。为提升运营效率,在AI部门做适当调整以及针对“低绩效者”的持续优化,裁员数千人。未来,Meta同样将资金转投AI和生成式内容。Salesforce、Workday、CrowdStrike、Oracle、SAP、Adobe等大厂均有几十人到几千人不等的裁员,各家公司逐渐将业务调整并聚焦于云计算或AI业务转型。其他行业在这次裁员潮中也未能幸免,例如硬件行业进行重大重组,因此集中削减代工服务部门数千个岗位,转而投向AI芯片、AI驱动技术的怀抱。与此同时,游戏行业也开始将目光转向AI。可见,这场裁员潮的深度与广度已经足以让人震惊,同时,也为人们清晰勾勒出来未来从事AI相关岗位,必然能够在职场站稳脚跟。与之相对的,AI人才招聘正是风生水起的好时机。
AI之火加速渗透产业,带来全新职位的同时,也让企业争夺AI人才战愈演愈烈,延伸至即将到来的2026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市场。据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的数据显示,近60%的高科技企业已将AI人才纳入核心招聘目标,断层领先制造业和专业服务业。日前,人社部在“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”中举办了人工智能、机械电气、物流、建筑4个行业线上招聘专场。其中,人工智能行业共有400余家企业,提供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、产品工程师、算法工程师等岗位,需求超过1万人次,提供的岗位数量是机械电气行业的10倍。人工智能岗位数量激增程度足以见得这场人才争夺战之激烈。根据智联当下数据显示,AI相关人才校招职位量增长较快,其中算法工程师、机器视觉工程师、机器学习工程师等岗位的需求增长排前列。技术代际更替、AI商业落地加速以及AI人才稀缺这三重因素叠加,造成相关招聘异常火爆。各大企业纷纷抛出“橄榄枝”,AI算法工程师、机器学习专家等岗位的年薪普遍突破50万大关,部分资深架构师甚至能拿到百万级年薪加股票期权。更有企业HR透露,顶尖AI人才的薪酬涨幅每年超过30%,远超传统IT岗位,部分紧缺领域如自然语言处理、计算机视觉的专家,其薪资水平已与互联网公司高管持平。
大量求职者仍在就业市场等待一个机会,我们不难看到拥有AI技能和经验的人才更受欢迎,而缺乏相关技能的传统岗位则面临更大的挑战。这也促使AI相关技能培训的需求激增,促进人才再学习、稳就业。
八维职业学校精准对接需求,培育未来型青年人才。聚焦前沿行业,开设有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十五大专业方向,不断完善“产业需求-学科设置-输送人才”的链条,打造技能型人才队伍。同时,深化“产教融合”与“校企合作”,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向优发展,与名企大厂共商人才培养方案、共建校外研学基地。着力培养八维职业学校学子的创新意识,鼓励学子多动脑、多实践,既要通过书本学习知识,又要通过实践巩固知识。
AI领域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,这样意味着人才同样有着更多的机会进入名企大厂或是独角兽企业,为他们注入新的活力。因此,对于人才而言,不断学习新技能,尤其是AI相关技能,将成为立足未来的关键。这场AI带来的变革,正加速重塑未来科技产业的格局。这既是青年人的挑战也是追赶AI浪潮的机遇,如何把握住,就看你们的选择了。